色彩风格

信仰之光照亮初心之路

【字号:    】        时间:2025-04-21      

(通讯员 李晓刘)4月17日上午,春风和煦,云影轻移。我随单位党支部乘车前往李市镇董场村,参加主题党日活动。车窗外,田地里玉米幼苗已经冒出新绿,白粉墙壁上的翠竹与红梅彩绘在晨光中闪现,为这座红色美丽乡村添上一层庄重的滤镜。

董场革命纪念馆前,全体党员列队肃立,举行集体宣誓,重温入党誓词。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”——铿锵之声荡开微风,飘向远方。

步入纪念馆,西展厅的展板将时光拉回到90多年以前。彼时的董场地处三县交界“三不管”地带,百姓饱受压迫。展板上斑驳的照片与简短的文字,勾勒出董场农民暴动的脉络:1927年秋,龙泉中学学生汤化卿、张德全等青年党员返乡秘密发展组织;1931年3月,数千农民在荆南特区委领导下举行武装暴动,捉拿土豪劣绅,建立赤卫队;19321月,荆南特区委成立董场区苏维埃政府;1932年7月,红军战略转移后,反动势力疯狂反扑,120余名地下党员与革命群众血染热土……

进入东展厅,英烈事迹墙上的两张女性面孔令人驻足。程贵宝,22岁的乡妇女委员,暴动中带头将作恶多端的亲舅舅押上审判台;方旺喜,25岁的乡妇协主席,被捕时身怀六甲,面对敌人的剖腹酷刑至死未吐露半字。讲解员语气凝重:“她们牺牲时,与在场的许多年轻人年纪相仿。”另一侧墙上展示的是革命烈士英名录,“李行茂”“王代银”等姓名密密麻麻排列,百人之数,震撼人心。

参观结束,馆外景象更显深意。左侧翠竹壁画挺拔如剑,右侧红梅灼灼似火,恰似英烈风骨——竹之坚韧,梅之傲寒。小径旁,茼蒿花倔强绽放,与零星的油菜花缀成星点,恰如当年星火燎原的薪传。

返程途中,车窗外春色飞驰,思绪却久久凝滞。程贵宝亲手斩断亲缘羁绊的决绝,方旺喜以血肉之躯严守党的秘密的壮烈,李行茂就义前“革命不怕死,怕死不革命”的豪言壮语……这些选择背后,是对信仰毫无保留的交付。作为新时代检察人,我们无需面对枪炮与屠刀,但公平正义的战场上,何尝没有暗流汹涌?当人情干扰、利益诱惑如潮袭来,能否如先烈般守住初心?

风吹进车窗,簌簌声似在作答。信仰从未远去,它藏在每一份不徇私情的起诉书中,镌刻于每一起铁面无私的监督案里。正如纪念馆前那片野花,无需暖房供养,只要扎根泥土,便能生生不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