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彩风格

【办案一线·荆门检察故事】杨大爷的心结

【字号:    】        时间:2022-05-27      

“我上访很多年了,找了很多地方,寄了很多信,你是第一个回我电话的。”杨大爷接到我打过去的电话时,略微颤抖的声音透露出激动的情绪。杨大爷今年已74岁高龄,因为对三十年前的一个案件处理结果不服,一直在进行申诉。


通过初步审查杨大爷寄来的材料,我大致了解了案件的情况,并理顺了他申诉的请求。按照控申部门受理申诉案件的程序,我通知杨大爷补充相应材料后,便第一时间去档案室调取了当年案件的全部卷宗。

翻开老旧发黄的册子,又是厚厚的一本“纯手工”卷宗。控申工作就是这样,面对人民群众,我们需要学会将专业法律术语转化成最通俗易懂的话语;需要不断发扬爱心、磨练耐心、坚定信心,对上访群众不厌其烦地释法说理、排忧解难;需要带着“放大镜”去审查老旧发黄的案件卷宗,认真斟酌其中的正确含义,不让理解偏差造成错误判断。

经过审查核实案件卷宗后,根据所有的证据材料所证实的案件事实,我认为恐难以达到他理想的申诉效果。

为促进案结事了、解开杨大爷的心结,我们带着梳理好的调查谈话提纲,驱车来到了杨大爷所在的村支部。通过走访村里的干部群众,了解到杨大爷虽然受案件的影响不能再从事村里的相关工作,但一直以来对于村里的各种事务都非常热心,只是对当年案件的处理一直耿耿于怀。

在多次到杨大爷家与他谈心后,他同意我们在其家中召开一场公开听证会。听证会邀请了律师、人民监督员、村干部出席,大家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从案件事实、办案程序、法律适用等多方面进行了释法说理和答疑解惑,终于获得了杨大爷的理解,帮他解开了郁结已久的心结。

“感谢检察院对我诉求的重视,我心里多少年的疙瘩总算解开了。”杨大爷连连向我表达谢意。


从事控申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,我先后接待各渠道各类型信访百余次,从开始的无所适从到现在的应对自如,源于换位思考的工作理念。作为在基层检察窗口部门接待群众的一线工作者,只有心系人民群众,真正了解群众诉求,才能找准“药方”,化解群众心里的“心结”,让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司法温度,感受到公平正义。